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天天快播:四项考古成果还原商代北方社会图景

2023-05-31 12:26:54 光明日报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通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引题)

四项考古成果还原商代北方社会图景(主题)

光明日报记者 李 韵 王笑妃


【资料图】

5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考古最新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这些新的发现生动还原了商代城市营建、社会制度、丧葬礼仪、手工业生产等各方面历史图景,描绘出更加立体鲜活的商代社会。

河南安阳洹北商城:

发现殷墟时期大型祭祀沟

洹北商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为商代中期的都城遗址,经历过多次考古发掘,从2022年4月开始的本次勘探,确认了以前认定的“城墙基槽”,实际上是城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毓灵介绍,东、西城壕宽度在9米至13米之间,目前已知最大深度为6.57米,在城壕内部发现了反复淤积和清淤的痕迹,部分城壕的坡岸还专门用夯土加固。“在东城壕上还发现了两处进出都城的通道,通道宽约21.5米,外侧发现夯土窄墙及立柱,推断可能存在横跨城壕的桥梁设施,进一步证明了其为城壕而非城墙遗存。”何毓灵说。这一发现,完善了学界对城市形态的认知,有助于深入探讨洹北商城的城市布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两处进出都城通道的发现十分重要,“找到了城门,就可以顺着城门‘追击’,为下一步考古建立很好的基点”。

早商时期的郑州商城有墙也有壕,盘龙城、垣曲商城、焦作府城等早期商城都有城墙。而到了中商时期,洹北商城及其以北38公里的陶家营遗址则是只有城壕。“这可能是中商时期城址的一个特色:用壕不用墙。到了晚商的殷墟,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城壕或城墙”。何毓灵推测,从早商到晚商,可能存在一个从墙到壕,再到无墙、壕的演变,这或许是因为随着商王朝实力增强、威慑力变大,对墙或壕防御功能的倚仗越来越弱。

最新的考古发现还有一个“惊喜”:在探寻城壕东南拐角时,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条叠压在城壕之上、长达19.36米的殷墟时期大型祭祀沟,沟内堆叠了3层人骨及动物骨骼,初步清理出3具完整的人骨,以及肢解的牛骨、猪骨、马骨、鸟骨等。经动物考古学家辨认,动物骨骼至少分属17个动物个体。

“如此长的一条祭祀坑,又集中掩埋如此多的马匹,刷新了我们对殷墟祭祀方式、规模的认识。”何毓灵说,“祭祀沟建在洹北商城城壕之上,表明晚商时期该区域功能已发生变化。这为我们理解殷墟时期洹北商城废弃后的状态、洹北商城故地在殷墟聚落布局中的功能和地位提供了线索”。

河北商代考古:

复原商王朝治理和防御体系

“河北商代考古成果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太行山东麓商周考古的空白,是复原商王朝政治治理和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魏曙光说。

武安赵窑遗址为一处中商时期聚落,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发现墓葬、道路、环壕、陶窑、石砌水道和成排分布的房址等遗迹。规划有序的居址与墓地、高等级墓葬、双室房址、卜甲占卜、殉人……种种迹象均显示出该遗址是河北洺河流域重要的中晚商时期方国聚落。根据在铜器与陶器上发现的“↑”形符号,学者推测赵窑遗址可能为矢国的都邑。在其中一间房屋内,考古人员还发现室内热力循环结构,可能是最早的“火炕”雏形。

“从南到北,从赵窑遗址到周家庄、西木佛遗址,体现了商文化影响的变化。”魏曙光说。方国类遗存从文化面貌上来看,越远离商王朝的核心——都邑,文化面貌越疏离,地方因素与北方因素越强烈,但其仍然保持商文化的基本面貌,这点在葬俗上表现最为显著,此种结构实际上反映了商代的治理体系。

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也勾勒出商王朝在太行山东麓的防御体系。河北南部为商代王畿重地,中北部为商王朝重要战略地带。武安赵窑、周家庄、西木佛三处商文化遗址,皆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廊道上,同时也处于太行山两侧交通的陉口之上,既是十字交通要道,也是军事要塞。“这为我们理解商王朝控制北方地区提供了资料,赵窑、周家庄、西木佛等一系列发现,呈现出在紧挨着中心区的河北一带,商王朝在多个重要地点有所布局,它对北方的控制是非常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说。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陕北首次发现方国一级的商代大墓

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是一处商代晚期李家崖文化聚落遗址。寨沟遗址发现商代高等级墓地9处,包括“甲字形”大墓7座,其中最大一座长近70米,是陕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商代晚期“甲字形”高等级贵族墓地,当属于方国一级的墓葬。

寨沟遗址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贵族墓葬的随葬品相似。孙华表示,这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说明商王朝对这一地区有强大的影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战伟介绍,墓葬中发现了一件体形硕大、制作精美的雕花骨器,“器身使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肋骨制作,通长45厘米,正面雕刻五组兽面纹,并以绿松石点缀兽面的角、眼、鼻部位,背面印刻有一条夔龙”。这类骨柶(匕)主要出土于殷墟商王大墓,显示出寨沟遗址与安阳殷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商代晚期,商王朝周边方国林立。甲骨文记载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北部和西部存在70余个方国,它们与中原的殷墟遥遥相望,共同组成了商王朝政治版图。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所说:“当时商王朝有很多的方国,实际上像三星堆那样大小的方国遍布商王朝。”但目前还有不少方国没有找到确切的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兴山说,“带墓道的大墓其墓主都是地位很高的人,往往就是方国的国王。因此在一个地点发现带墓道的大墓,几乎就意味着发现一个方国”。

晋陕高原是商代方国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商王朝西部、北部的方国应在汾河以西,可能就在李家崖文化分布范围内。“我本人认为,寨沟遗址很可能就是鬼方的遗址。”王巍如是说。

北京丰台新宫遗址:

中原文化与欧亚草原文化的交融

新宫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一处夏商时期聚落遗址。在这里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了燕山以南地区的双环壕聚落遗存,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早商阶段,也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之一。

环壕聚落外东南方向发现27座竖穴土坑墓葬,布局规律、墓葬方向一致,部分墓葬还出土了靴形足彩陶尊等彩绘陶器、玉玦、绿松石项链、红玛瑙串珠、扣针形带翼喇叭口金耳环等随葬品,显示了墓主较高的地位等级。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韩鸿业介绍,新宫遗址大坨头文化遗存显示了中原地区、欧亚草原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生动再现了青铜时代燕山南北与北方草原地带文化和人群交流交融的历史。内蒙古中南部、晋中、冀中、豫南、辽西地区等文化均对其有影响,但其中北方文化的影响最大。徐良高指出,新宫墓葬中出土的玛瑙珠、绿松石体现出商代存在长距离的文化交流。“靴形器在西面的寺洼文化中可以见到,而彩绘的花纹是中心地区流行的样式,靴形足彩陶尊是多种文化交流的产物,证明了商代早期之前已经发生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孙华说。

从商代的城市形态与布局,到商代的祭祀活动,再到商王朝对方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互动、对周边地区的文化辐射……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商代北方地区的社会样貌有了越来越多的清晰细节。虽然目前还有很多谜团尚未解开,但一个立体、生动的商王朝正在逐渐被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