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用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2023-05-30 10:26:40 中国小康网


【资料图】

从1999年福建南平的探索到2023年全国开花,科技特派员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科特派”盘活了农村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创新和创业,把先进、适用技术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让农村经济不断更新升级,焕发出无限生机。福建南平科技赋能茶叶全产业链,助力实现茶产业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王俊平教授团队深耕海原县,不仅应用科技使当地特色马铃薯产业实现大幅增产,还从美学角度探索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新业态,使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成为让人憧憬的塞上天堂。科技特派员们努力让“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展现在世人眼前。

“科特派”助力人的成长。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传播者的作用,积极培养当地人才,南平的“榛仙”詹夷生、“葡萄仙”谢福鑫、“茶仙”刘国英、“米仙”江文清、“竹仙”林振清等都是优秀代表,他们也成为了助力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农民掌握了技术,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增收,南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8%,增幅多年居全国全省前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广大农民在稳步增收和掌握技术的过程中,思想不断解放,视野逐渐开阔。在菅复春教授团队的帮助下,广西大化县、都安县养殖户们逐渐摒弃传统观念,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科特派”不仅为农民带来物质上的富裕,更有精神上的富足。

“科特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所以技术要长在泥土里,论文要写在大地上。赵亚夫多年深耕一线,探索出再生水稻技术,提升水稻亩产。朱有勇院士为解决云南“喀斯特”地貌明显,中低产田较多、高产水田占比少的问题,将院士工作站建在最基层村民小组,研究、创新、推广山区水稻旱作高产技术,让“水稻上山”,帮助山区农民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菅复春教授通过深入一线了解需求确定研究方向,探索建立新型检测方法,填补寄生虫检测的空白,为羊的疫病精准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农业科技在田间地头悄然蜕变升级。

20多年来,无数活跃在一线的“科特派”们,用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科特派”们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薛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