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出海品牌:除了性价比还能拼什么?|天天热推荐

2023-06-20 15:47:48 创投视界

2023年,跨境出海圈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流量红利已接近消失。出海品牌“被迫”升级,迈入新阶段。

一、品牌出海,仅靠性价比已很难“突围”

以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美国为例,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电子商务销售数据报告,2019-2022三年间,电商渗透率由2019年一季度18.2%,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的23.8%。


(资料图片)

然而到了2023年一季度,美国市场电商渗透率反降至21.7%,意思是,进行过至少一次在线购物的美国人,占人口总数的21.7%。并且,在市场零售总额仍有增长的情况下,电商销售额也同比降低7.5%[1]。这其中固然有经济整体低迷、消费者信心缺乏等原因,但也不难看出,大规模疫情结束后,消费者开始向线下回流,电商渗透率提升乏力。

图注:2019-2023年期间,美国市场一季度

电子商务和零售数据|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与此同时,根据eMarketer的一份报告,2019年美国市场电子商务企业的平均获客成本(CAC)为124美元。这一数字在2020年上升到132美元,2021年上升到140美元。到2022年,平均CAC预计高达148美元。

市场增量萎缩,叠加营销成本上升,两向夹击下,出海品牌仅靠比拼性价比,难免陷入无止境的内卷,从成本结构上来看,甚至难以为继,更别提从众多竞争者中“突围”了。国内大大小小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始谋求策略转型。

而另一方面,据Google联合凯度发布的《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2023》报告(下文中简称BrandZ报告)调查数据显示,73%的消费者在尝试新品牌时,并不是因为价格被打动。并且55%的消费者表示,现在购物时,确实会考虑更多品牌。

这对于还未进入主流大众视野的出海品牌而言,无疑意味着新的机会——消费者愿意给新品牌机会。现在的问题在于,机会点究竟在哪里呢?

二、机会点在“心智红利”,

品牌向提供“心价比”转型

购物从来都不只关乎于产品本身,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背后,有着越来越复杂的“动机”和决策路径。

在BrandZ报告中,消费者选择“尝试一个新品牌”的动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对产品/服务的质量有信心”、“很划算”、“对这个产品/服务感到很好奇”、“这个产品/服务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产品/服务的使用体验非常棒”。

从这项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除了性价比之外,很大一部分消费动机,都来自消费者“内心的感觉”,这其中包括对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信心,也包括对使用体验的好奇和期待,我们姑且称之为“心价比”。

事实上,近两年成功出海的品牌中,就不乏通过“心价比”赢得海外消费者认可的案例。

以技术创新驱动的消费类智能设备、智能家电赛道为例。技术创新给行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赋予了传统消费品类足够明显的差异,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良好的使用体验“、以及“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2022年,中国项目在众*平台Kickstarter上线的超过800个,众*总额突破了1亿美元。其中,众*额度最高的Top10设计&科技类项目全部来自中国。

图注:Kickstarter上的“设计&科技类项目”

来源:Kickstarter官网

可以断言,未来品牌想要从性价比内卷中“破圈”,就要学着将目光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从“心”打动消费者,完成自身跃迁、进入全球主流市场。得消费者心智者,赢市场红利。

三、如何抓住机会、

实现品牌“破圈”,高效盈利?

1.用“心价比”,打动消费者

研究表明,品牌价值的达成,要求产品不仅要提供品质功能、性价比,还要能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中国品牌立足供应链优势,在产品的“品质功能”、“提升生活品质”方面,做深挖和创新。

在海外消费市场端,越来越多出海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卖货”,而开始尝试在海外消费者的“品质生活”场景里,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前有华米OV一加等智能手机品牌,以卓越的产品力,走进海外主流消费者群体视野,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逐渐摆脱了上个十年”中国制造“给海外消费者的刻板印象;后有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安克创新、追觅、石头等消费类智能品牌,以有辨识度、有温度的创新产品,给传统消费品类带来“革新”,向世界传达出值得信赖的“中国智造”新形象。

虽然所处不同细分赛道,这些品牌无一例外地向消费者提供了具有“心价比”的产品,并因此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2.填补“信心落差”,

让消费者相信品牌的承诺

仅呈现品牌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品牌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让消费者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在BrandZ报告的研究中,47%的消费者表示,当下购物决策“变得更困难了”。因为选择太多、商品信息太过庞杂;并且与此同时,76%的消费者都会怀疑,自己看到的信息可能具有误导性。“噪音”太多而自己了解的又太少,形成消费者的“信心落差”。能够填补消费者“信心落差”的品牌,才能获得”心智红利“。

如何填补这个“信心落差”呢?

研究中有80%的消费者都表示,必须感觉到自己做足了功课,才能相信自己的购物决策是“正确的”。报告显示,消费者在“做功课”的过程中,着重在寻找以下这些“信心线索”:

.行业权威,比如,获奖的品牌;

.意见领袖,比如,行业专家和代言人的背书;

.用户体验,比如,品牌对于用户的承诺不打折扣地实现,甚至超越预期等等...

品牌要做的,就是充分提供这些信心线索,并且至关重要的是,选择消费者信任的传播渠道,准确地传递这些信息。

研究发现,在不同信息渠道中,GoogleSearch能够最强有力地提供可信赖的信息线索[2]。同时,许多消费者也表示YouTube上的创作者视频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信心,缩短考虑周期并且加速购买决策[3]。搜索广告系列与效果最大化广告系列珠联璧合,在Google所有平台上成倍提升广告成效。

3.跳出“及时转化”的思维方式,

拓展整个漏斗,找到匹配的用户群

在跨境电商繁荣发展的前半程,商家练就了及时转化的流量思维,绝大部分营销预算都投注于效果类广告。在市场大盘增量可观的时代,这样的策略一度被证明是最简单、有效的。

但随着流量红利消退,且商家纷纷争夺营销漏斗最底层的用户、力争即刻转化,导致流量价格偏高,竞争逐渐陷入白热化阶段。计量经济学家和魔术数字创始人GraceKite博士,在与TomRoach合著的《TheWrongandTheShortofIt》一书中曾阐述,集中于营销漏斗下端的争夺,只能触达市场中不到5-10%的受众,也就是现有客户和接近转化的潜在客户。而包含目标消费群体的、基数最大的“未来客户”,被忽略掉了。

要想创造并把握需求,最好的选择,是在漏斗各个阶段都能与消费者建立沟通,再从中筛选出高价值用户,通过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将这部分用户的价值最大化。

4.用AI赋能的营销解决

方案最大化用户价值

2022年末、2023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热点,毫无疑问是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AI驱动的新生产力工具,也被用在了跨境电商和数字营销领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整个品牌出海的链路,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出海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驱动力。

具体到落地应用上,AI赋能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充分地挖掘、利用数据的价值,一方面实现破圈增长,另一方面实现高效盈利。中国出海品牌自此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减少对经验的依赖,与本地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上,数字营销增长可谓最早使用AI技术的领域之一。在近期技术突破之前,AI早已被广泛应用在最新的广告营销产品中。多年以来,Google搜索广告就一直就在用AI优化搜索结果,让品牌产品的信息,更高效地呈现给更精准的受众群体。而品牌广告主们熟悉的PerformanceMax广告系列,也在AI技术的加持下,在单次点击成本近似的情况下,持续提升转化率。

除了让原有的广告产品更智能,Google还推出了一系列AI赋能的、新的营销解决方案,助力品牌营销策略升级。

在今年的GoogleI/O大会上,Google就宣布将在搜索中引入新的生成式AI功能,未来的广告和创意生成也会同步演变。此外,Google搜索还将在全新的生成式搜索体验(SGE)中,探索新的广告形式。

新的变化还不止这些,6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GoogleMarketingLive大会上,Google的多位业务专家,详细地介绍了GoogleAI赋能的营销解决方案及最佳实践案例,向中国品牌分享出海”破圈盈利“新思路。

此外,Google联合凯度发布了《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2023》报告和榜单,呈现的全球消费者趋势的洞察,分享上榜品牌的成功经验,为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布局提供有力参考。

也许我们还不知道未来具体的样子,但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未来已来。AI技术为品牌出海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面对更加多元开放的全球消费者,中国品牌将再次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机会,实现业务增长与品牌的跃迁。